其實也不光是跑友,一些做跑鞋科普的自己都沒弄懂。上次還看到某位兄弟,在視頻信誓旦旦地給初跑者推薦Next%,我當時就震驚了好嗎。
除開越野跑鞋外,一般來說我們都把跑鞋分為競速、訓練和慢跑三大類。
其中,訓練和競速跑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相似性的,最大的區別前者較為注重提速和使用壽命,而後者可以為了提速效率捨棄使用壽命。
好,接下來我們詳細說說這三類跑鞋各自的特點。
競速跑鞋
顧名思義,就是和速度有關係的跑鞋。這類跑鞋從設計之初,就是抱著如何儘可能提高跑者速度的理念的。
說是提高跑者的速度,但這裡的「跑者」通常是指高階、精英跑者。
所以,市面上大部分的競速跑鞋,基本上都需要有相當程度的身體素質才能駕馭——給新手推薦競速跑鞋的,特別是Next%這種頂級競速跑鞋的,非蠢即壞。
當然,剛才說的是「大部分」,自然也有小部分競速跑鞋不需要那麼高的身體素質與之相匹配。
例如特步的160X,真的是一雙相對老少咸宜的競速跑鞋。不過我依舊還是不推薦萌新使用,畢竟為了速度,這類跑鞋都犧牲了很多支撐、穩定以及緩震的設計。
訓練跑鞋
相比競速鞋,訓練鞋的寬容度就顯得更高了,適用人群也不僅僅只狹隘於高階以上的跑者。
進階跑者,以及一些脫離新手階段的普通跑者,都可以在這個分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在這個分類中,價格問題還是很多的。貴的非常貴,便宜的也非常便宜。
和競速鞋不同,現在的競速鞋基本上都是以厚底碳板跑鞋為主了。而訓練鞋,則是傳統薄底鞋為主——不要因此就覺得薄底鞋很弱,沒什麼選擇價值,實際上在18年波士頓馬拉松上,冠軍就是幹掉碳板跑鞋的薄底競速鞋。
我本人也是一個薄底鞋的擁抱者,算不上吹,但是比較是喜歡的。
原因很簡單,傳統的薄底競速鞋更能鍛煉腳力,配合日常肌肉訓練,更能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基礎。
不管是推動碳板還是滾動碳板,說實話並不能幫助使用者實打實提升自己的腳力,它們還是更適合出現在比賽日上,而不是訓練日的常客。
慢跑鞋
適用面最廣,使用者數量最多的一個跑鞋分類了。
相信讀這篇文章的朋友,絕大多數也是慢跑愛好者。跑步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去比賽,追求速度,而是希望可以強身健體。
可供選擇的慢跑鞋就有很多了,主要還是看各自對腳感、緩震或者是支撐、穩定的配置要求了。
不知道怎麼選鞋,圈子裡有一句話叫「遇事不決亞瑟士」,雖然不是很嚴謹,但一定程度上還是有道理的。因為眾所周知,亞瑟士的慢跑鞋保護性做的非常好,基本上就是針對萌新跑者而設計的。
但是亞瑟士也有缺點啊,就是重了點,雖然近兩年有所改善,但還是屬於偏重的一類——不過GT-2000 9和Cumulus 22那兩雙鞋的重量控制和腳感體驗確實不錯,是恢復跑的好選擇。
除了亞瑟士,像索康尼(聖康尼Saucony),美津濃(大體重的福音),Hoka One One(厚底慢跑而且很輕),以及國產的特步、安踏、361°等,也都是非常好的選擇。
考慮腳感問題,我覺得大體重選擇Hoka和美津濃基本沒有問題;
考慮預算問題,李寧的赤兔4,361°的國際線系列還有必邁、特步,也都是很性價比的選擇。
有人說多威呢?
多威現在絕大多數還是在開發訓練鞋和競速鞋,慢跑鞋的話就一雙反重力挺好的,我也很期待以後多威慢跑領域的新作品。
還是那句老話,多大的頭戴多大的帽,鞋好不好只有腳知道。
不要跟風買鞋,也不要買最貴的鞋。最好的永遠是最合適的,而不是最貴的。
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實際情況,來選擇自己的裝備。就好比高手覺得Next%真的是一把神兵利器,但是到了普通跑者腳上,可能就是對自己的一把「剔骨刀」一樣。
以上就是今天介紹的運動鞋,都是多以高品質、極簡主義外形、以及運動鞋穿搭的特性贏得口碑的品牌。好景不常在,花無百日紅,追趕潮流的腳步必然費力又費錢,但有那麼幾雙簡單個性又不易過時的鞋款,對於追求極簡和個性的朋友來說是不錯的選擇。希望你在裡面可以選擇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鞋,另外椰子鞋也不錯,如果後續有覺得還不錯的運動鞋推薦,我這邊會分享出來給大家!也歡迎你們點贊+評論+訂閱留言喔!
- 本文由作者宣告為原創文章, 為尊重著作權, 未經作者同意請勿任意轉載
- 關鍵字 : 競速跑鞋, 速度, 訓練, 亞瑟士, 不錯, 非常好, 運動鞋, 跑者, 薄底鞋, 薄底競速鞋, 絕大多數, 簡單, 競速鞋, 特步, 慢跑鞋, 實話, 大體重, 喜歡, 可以, 點贊